free嫩白18sex性hd_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_高辣h小黄文各种play_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百年基業 質量為本

人口生育政策若放開對房地產的影響


分類:

作者:

來源:

櫻桃大房子

發布時間:

2021-02-20

 

人口生育政策若放開對房地產的影響

來源:櫻桃大房子

  最近大家都在猜測:

  從明年開始,很可能人口生育政策會全面放開。

  因為去年做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今年數據就會出來,估計會有新決策。

  昨天晚上,還有一個新聞引發了關注:就是國家衛健委對東北三省關于“全面放開東北地區生育政策限制”的答復。

  結論是:東北地區可以實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試點方案。

  就是地方可以做主,你們想放開就放開了。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考慮到經濟負擔重,小孩生了沒人帶。女性又要工作加班又要帶孩子,哪有精力?

  這截圖上可以看出來問題,東北年輕人跑了,老齡化嚴重。

  有些地方之前就放松了,能生三個的都不想生。所以即使全面放松,我估計效果也有限。

  過去7年的數據顯示,東北除了沈陽和大連還有點人口增量外,其他城市的人口幾乎都是下降的,非常令人擔憂。

  (圖片來自劉曉博說財經)

  最近公安部公布了2020年,中國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數據是1003.5萬人。

  公安部統計的是:當年出生,當年上戶口的數據。2019年這個數據是1179萬人,減少了176.5萬人,降幅15%。

  是否和疫情有關就不知道了。但從歷年來看,這個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

  統計局的數據是1465萬,和公安部的數據有出入。

  但不管怎么樣,都是下降。

  下圖是歷年人口數據,有2排數據,但人口經濟學家認為第二排更權威。

  人口下降趨勢難以逆轉,所以全面放開生育政策也是遲早的事。

  今天我在各個群里問大家考慮生幾個孩子,哈哈我發現只有北京上海群里對這個問題完全沒反應。

  難怪生育率低,老齡化嚴重,大家都不想生孩子。

  為什么不想生呢?有人回答的非常好:

  但其他群相對來說還算正常。

  一般來說,只要有條件有精力帶的,都會考慮生2個,沒精力的就生1個。

  以前我們越窮反而需要養兒防老,而從歐美日韓發達國家的經歷來看;似乎越發達,大家越不想生孩子,這是通病。

  原因無非是這幾點:

  一是經濟壓力大,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養不起。

  我國一線城市養一個孩子的成本至少200萬以上,其實哪只200萬啊,光買一個學區房就不止這點錢了!

  二是精力不足,女人生孩子痛就算了,要養大孩子更是一二十年的艱巨任務。

  中國的老人雖然比日本好,還可以幫忙帶孩子。但卻很難教育好孩子,城市中產們現在又都這么重視孩子教育。女人要上班,又要帶孩子,精力真的有限。

  三是觀念也不一樣了。

  現在的人自我意識更強,想活出自我,孩子多了,天天帶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有的女人可能還會考慮到身材,生孩子容易變老。

  四是經濟越發達,都有社保、退休金,以后也不需要下一代來養老了。

  大家關心的是人口生育政策放開后,效果有多大,對房地產的影響有多大。

  二胎政策在2016年全面放開后,我身邊的80后很多都生了二胎,基本上2個孩子是標配。

  從數據上來看:

  2016、2017年人口也出現了2年反彈,但之后又明顯下滑了。

  可見80后想生的那一撥集中生完了,不想生的也不會生了,90后現在也三十了,但生孩子還沒有80后積極。

  而且現在農村剩男和城市剩女也越來越多,這也非常影響生育。

  這跟日本也有點像。其實日本已婚的平均都是生2個孩子,但因為單身人士占比很高,所以對人口是個很大的危機。

  那對房地產的影響有多大呢?

  現在放開人口生育政策,最多是短期內影響家庭買三房還是四房。

  要等這些孩子長大具備買房能力,那還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

  所以我們判斷接下來的房地產拐點,還得往年前看人口拐點出現在哪年。

  1986年-1990年,是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90年到達頂峰,2926萬。

  我們來推算一下。

  通常,22歲本科畢業后工作5-10年,開始考慮買房?,F在有父母的幫助,當然有的可能會提前,也就是1986加上5-10年就是27-32歲。

  相對應的是:

  2013-2018年為置業期。........1990年的在2017-2022置業。

  1986-1990的這一批人,2013-2022年都是他們的置業高峰期。2013年、2014年其實置業需求很多。

  但是人為的調控壓抑了需求。所以調控放松后,加上本來就是需求高峰期。所以才會有2015-2017年的暴漲。

  但從1991年開始人口劇減,只有2245萬人;比1990年的人口減少了681萬。

  降低幅度接近四分之一了,簡直是斷崖式下跌!

  所以從人口數據來看,1990年是人口拐點,我們的置業高峰期還剩兩年就面臨著拐點。

  當然這個只是理論上的。

  因為房地產,除了首次置業,還有改善型置業。

  特別是房價高的一二線城市,首次置業很難一步到位,所以過幾年又要改善。

  而房價低的三四線城市,以前老破舊的樓梯房特別多。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也都想住更好的商品房,改善型需求也很旺盛。

  但是這種機會一定是結構性的!

  1990年之后的人口大拐點出現后,現在大家已經感覺到人口的稀缺性了。

  所以這幾年各個城市都開始搶人!

  南京昨天又放開落戶了,有四個區交半年社保就能落戶。

  我估計要不了兩年,很多城市都會全面放開落戶,0門檻落戶。

  接著說人口對房地產的影響。

  因為好的工作機會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人往高處走嘛!年輕人都想去大城市看花花世界。

  所以以后人口往大城市聚集的趨勢不可逆轉。

  經濟越發達,有人口流入的城市,以后房地產依然存在結構性機會。

  現在貨幣又處于一個過剩的階段,去大城市資產想要保值增值,有錢你不買房干嘛呢。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不過因為有些內容敏感后來我刪了。

  就是富人活在通脹中,沒錢的人活在通縮中。

  這些年貨幣放水,上漲的只是資產價格,而普通物價并沒有上漲。

  所以感覺到通脹的只有富人,我們普通打工者感覺不到通脹。

  為什么印了那么多錢物價不漲呢?

  這話題又扯遠了,現在貿易都全球化了;

  國內人工漲價了沒關系,大量工廠轉移到東南亞印度。別的國家生產成本低啊!

  總的出廠價還是沒漲,最后全球都處于一個產能過剩的時代。

  所以只要能通過全球交易的普通商品的物價根本漲不起來,只有那些沒法流動的商品倒是能漲。

  另外能漲的就是核心資產。

  因為大部分的錢都流進了富人的口袋,他們需要買高端核心資產保值增值。

  而一線城市,長期人口流入,資金集聚最多;

  且是全中國最有錢的購買人群,產業又是最強,高收入群體最多。

  而土地供應又有限,房價具有天然升值的內在動力。

  所以對貨幣超發更為敏感。

  一線城市的房子,不僅是一種居住品;

  還會成為一種抗通脹,帶有金融屬性的投資品。

  二線城市次之。

  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一個省份就相當于一個發達國家的人口;

  所以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也是有前途的。

  但大部分的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出,有錢人又不多,供地又充足,所以升值空間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