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百年基業 質量為本
樓市調控之下:政策高壓態勢持續 房企競速布局
在嚴厲的調控環境下,房企的資金狀況也備受關注,房地產行業持續高走的負債率一時間成為市場焦點。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已經超過6.58萬億元,房企整體負債率高達79.42%,已經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點。其中,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企業占比近半,超過80%的企業近40家。
根據申萬宏源統計,2018年地產產業債務到期量總計為1949億元,其中三四季度為到期高峰,接下來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億元以上。
“2017年大多數房企的負債率都有所提高,是因為買地金額同比上漲了50%,房地產投 資增長了10%。”顧云昌認為,“一方面,上一輪的房地產高 潮后地價飛漲,房企大量搶地,支出增大;另一方面,在房地產去杠桿的政策環境下,房企貸款下降,收入減少。這樣一來,收支差額拉大,負債率自然高走。”
高負債壓力下,部分房企的債務違約風險引起交易機構警覺。在今年恒盛地產被爆違約后,近日天房集團、華夏幸福、魯商置業等上市公司均因為資金鏈問題被交易所問詢。而房地產龍頭企業萬科集團則因網傳負債超1萬億元,被推上輿論浪尖。
面對被傳超高負債的消息,萬科內部一位王姓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稱,由于國內房企實行預售制度,對客戶的銷售都算負債。“衡量房企的財務狀況要扣除預收賬款,否則銷售越好的房企可能負債越高。”
談及這一點,陳斌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將預收賬款算進企業負債率的做法是不太恰當的。因為預收賬款本質上不屬于負債,而屬于銷售回款。衡量房地產企業負債率,最通用的指標是凈負債率,需要從有息負債的角度衡量。”
根據萬科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公司剔除預售房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44.9%,居行業低位。申萬宏源研報也指出,萬科現金流穩健,杠桿率較低,業績確定性居于行業前列。
胡志剛則認為,這一輪調控目的在于整頓行業秩序,也提高了房地產行業門檻,加快房地產行業優勝劣汰,融資管控對龍頭企業的影響不大,中小企業比較危險。
“從有息負債的角度看,目前絕大多數行業龍頭公司的財務狀況,并沒有網傳的那么緊張,中小企業面臨調控的壓力更大。”前述分析師也表示。
申萬宏源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孟祥娟稱,大型房企融資途徑比較廣泛、融資能力強,可以保持信心。但隨著下半年償債高峰期的到來,要特別警惕中小地產商的資金壓力。“建議規避2018年到期債務多、杠桿率高、項目主要布局在非環核心城市群的弱三四線城市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孟祥娟說。
“當前并非擴張的好時機,中小房企在去年跟風拿地、賭一把高負債都是下錯了棋,如今騎虎難下,杠桿高得令人驚訝,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非常大。”胡志剛對《中國新聞周刊》直言,“現在的形勢,只會讓能活的活好,瀕死的死掉。”
中小房企的末路
據5月25日發布的《2018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房地產行業進一步洗牌重整,資源持續向龍頭靠攏,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
胡志剛對大型房企表示看好:“第一輪市場開發大潮后,房地產行業基本已經沉淀定局。龍頭企業在融資、拿地、經營上都具優勢,只要穩健經營,未來也會保持行業前列。”
行業集中度提升已成趨勢,被篩選留下的大型房企擁有更強實力,市場認可度也進一步提高。“以大型房企為主的行業格局對政府和民眾都有利好。”陳斌分析認為,“一方面,政府調控主體減少,調控難度較低,對政府調控利好;另一方面,大企業的流程操作相對規范,整體產品質量較高,出現惡性事件的可能性較低,對老百姓利好。”
“強者恒強已成趨勢。”顧云昌說,“房地產早在四五年前就進入了白銀時代,競爭加劇、洗牌加快、利潤減薄的特點在今后會越來越明顯。”
“可以說,產業龍頭時代即將到來。”陳斌表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夾縫求生的中小房企。隨著融資渠道收緊和銷售回籠期拉長,加上今年之后償債高峰期到來,中小房企的現金流捉襟見肘,資金鏈斷裂風險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