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百年基業 質量為本
謹防“人才政策”被樓市綁架
近日,河北燕郊高新區人力資源市場官網發布的人才落戶公告,引發廣泛關注,有猜測指“燕郊此次推出人才落戶計劃,是不是借人才引進的由頭給樓市輸血”,而且該公告僅發布4個小時又刪除了。對此,燕郊高新區人社局日前發文回應稱,企事業單位集體戶人才引進落戶政策已實施多年,此次發布的公告是對人才引進落戶工作程序的具體說明,不是出臺新的人才引進政策,更不是網絡上解讀的房產政策松動。
4小時即刪,可謂反常。根據官方回復的說法,這并非“新政”,是對老政策的說明。但網上出現了眾多誤讀、誤解,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刪除。由此可見,當前輿論對“人才政策”“樓市松綁”的關注有多密切,稍有動靜,迅即會產生巨大反應。
究其原因,在于今年以來,各地推出的“人才政策”,客觀上確有漲房價之效,乃至輿論對其真實動機一再追問。在房價上漲、輿論質疑之后,不少地方都在“人才政策”之后紛紛打上“補丁”,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勢頭,將“人才政策”與“樓市松綁”切割。
近期,燕郊的人才政策備受關注,一方面,由于燕郊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北京,燕郊的產業格局里,房地產可謂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在政策影響下,燕郊的房地產市場成交均價已由去年6月份的27000元/平方米跌至18000元/平方米,急需輸血。鑒于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輿論很容易將燕郊“人才政策”與“樓市松綁”關聯起來,形成浮想聯翩的解讀。
應當承認的是,盡管近年來,政策層面一直保持對于房地產的調控態勢,但持續上漲的房價,還是讓很多購房者在房地產市場的騰挪中獲取了可觀財富。不過也要注意到,隨著資金杠桿的增加,家庭的房貸債務也在不斷增加。精疲力竭的追漲過程,也傳導著種種緊張和焦慮。當前,在理性層面,房地產市場正在回歸“房子是用來住的”共識,對于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必須另辟新路,疏解一些地方財政對于房地產的過度依賴,促進房地產市場和地方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每當“人才政策”引發房地產市場波動,公眾總會習慣性產生這樣的質疑:地方政府究竟能不能控制住逐利沖動,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必須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給予公眾持續堅定的預期和信心。另一方面,要用實實在在的人才政策夯實實體經濟的根基,用最大的誠意和最友好的創業環境鼓勵創新,用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效打消公眾對于發展的顧慮,回應公眾對于政策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