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鐵沿線盤 房價兩年漲一倍
地鐵開通,沿線樓盤無疑成為最大受益者,這條線將縮短東、西兩城的通行時間,為城區交通改善帶來實質性好處的同時,也把過去一些城市邊緣的樓盤“概念”進了市中心。鄭州地鐵1號線開通倒計時的鐘聲即將敲響,無論從升值、有潛力,還是交通便利等方面,地鐵樓盤都成為置業者的首選,快速掌握鄭州地鐵樓盤中的“黑馬”樓盤,新年到來前置業大鄭州。
剛需置業瞄準地鐵沿線黑馬樓盤
地鐵猶如一陣春風吹過省會樓市,讓沿線樓盤戰斗力驟增,臨靠地鐵沿線的樓盤也必將隨著地鐵時代的到來而升值。鄭州地鐵讓沿線樓盤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氣,而購房者在選擇樓盤時也更加傾向地鐵物業。
在醫學院附近居住的王女士,最近在高新區看了許多樓盤,過去在她的心目中,鄭州西區過了桐柏路,就算是西郊了,而對高新區的印象,則是“郊外的郊外”??涩F如今,想改善居住條件換房的她,卻相中了高新區這個一直被大眾邊緣化的地方。
隨著地鐵的到來,人們的“區位”概念將徹底被顛覆。據相關資料顯示,地鐵1號線開通后,乘坐地鐵由鄭州西部到鄭州東部只需要45分鐘。待明年1號線的二期工程建好后,地鐵將直通高新區。對此,王女士深感慶幸。
“我們單位正好在地鐵沿線,地鐵的準時、高效是我選擇地鐵沿線樓盤的主要原因。有了地鐵,不必再考慮幾點鐘進辦公室,而只需要考慮幾點鐘到地鐵站。”王女士說,以前總是擔心偏遠樓盤周邊的配套不完善,地鐵的到來,也預告著全城共享配套的時代到來了。
隨著鄭州城市化建設的推進,道路的施工、車輛的增多讓白領們在上下班高峰期苦不堪言。地鐵的出現為白領們提供了一個擺脫擁堵、贏得時間的最佳交通方式。縱觀國內的一線城市,地鐵開通后,地鐵周邊的樓盤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越來越多的人看中地鐵周邊的升值空間,選擇在地鐵周邊的樓盤進行置業或投資。
地鐵改變城市,地鐵改變生活,當地鐵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時,地鐵物業已備受矚目,成為購房置業的首選。地鐵的建設與開通,對城市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地鐵物業的價值隨著地鐵的開通迅速提升。對鄭州而言,高新區和高鐵附近區域的樓盤,因為地鐵的到來,而成為人們開始關注的“黑馬”。
靠近地鐵線買房 房價兩年漲一倍
2010年,鄭州市民徐先生在金水東路與心怡路交叉口附近買了一套房子,當時每平方米價格在6000元左右。
房子因為臨近高鐵站以及地鐵鄭州東站出站口,如今,這套房子每平方米漲到1.2萬元。
去年,鄭州市民張女士被一地鐵站吸引,看上了金水路與未來路交叉口附近一個小區,并購買了該小區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的價錢為9000多元。
“離地鐵站很方便,以后去很多地方都可以坐地鐵,省錢又省時間。”張女士說,短短一年的時間,這套房子已經從每平方米9000多元漲到了1萬元以上。
有人說,如果樓盤是散落的珍珠,地鐵就是將這些珍珠串起來的線,串成珍珠項鏈,這些珍珠會顯得更加名貴。目前地鐵1號線的房地產項目都集中在高新區,2號線的房地產項目主要集中在惠濟區及管城區。“地鐵對城市遠郊的房產影響特別大,因為地鐵能在短時間內,把遠距離的人快速輸送到市中心。”業內人士說。
“地鐵的建設,不僅能在短時間內把乘客從城市一頭帶到另一頭,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經濟效益。”楷林置業品牌總監郭春江告訴記者,因為地鐵穿過市中心,市區內很多地塊沒有足夠的開發空間,一般房地產項目都集中在地鐵的延長線周邊。這必然顛覆了以往的“區域”概念,使某些區域的樓盤成為受人關注的“黑馬”樓盤,影響城市的地產格局。
站口的“漏斗效應”催生新的商業中心
“地鐵的開通將把鄭州高新區納入鄭州市區的范圍。”升龍集團鄭州澤龍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告訴記者,高新區目前大大小小的項目有20多個,預計明年會更加熱鬧,由此可見地鐵的魅力。
“科學大道與長椿路的地鐵站出口正好位于我們升龍兩幢寫字路中間的廣場上。升龍又一城商業廣場是高新區第一家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包含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多種業態,目前已經有永輝超市、奧斯卡金逸影院簽約入駐。地鐵1號線與8號線交會于此,許多知名企業前來與我們洽談合作,大家都看好地鐵所帶來的人流。”
國外幾乎所有區域化購物中心都依托地鐵而建。地鐵沿線物業商鋪付租能力最強,因此,地鐵沿線最容易形成新的商業走廊。軌道交通不僅能拉升沿線商業地產人氣,更重要的是站口會形成“漏斗效應”,客流、商流以“漏斗口”為中心向內聚集,這是國際國內大城市地鐵、輕軌開通后,周邊物業,尤其是沿線商業物業普遍升值的規律。
未來伴隨著地鐵而來的龐大客流,則在悄然改變著鄭州商業脈搏的跳動頻率,由地鐵串聯起來的新老商圈也將被全面激活,大展身手。“升龍又一城商業廣場輻射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等4所知名高校,消費人群共計40萬。且為購買力很強的教師、大學生等。建成后,將改變他們高新區上班、市區消費的現有模式,就近實現一站式購物體驗。”